我们小镇做题家,一样可以拥有星辰大海。
01
5月30日上午,神舟十六载人飞船成功发射。
这次上天的三位航天员中,有一位特别值得关注,他的名字叫做桂海潮。
为何值得关注?
因为他太牛掰了。
他是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,他是中国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,他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,他发表了20多篇SCI论文,他31岁就成为北航教授、博导。
02
桂海潮飞上太空后,网友们震惊了:
“31岁就能当教授、博导,还能上太空,这是啥开挂人生这么牛?”
然而在这些感叹之下,出现了一条刻薄的评论:
“查查他家里人。”
这个人的意思非常明显:他这么年轻就能当博导,这么年轻就能飞上太空,肯定是有什么背景吧?
于是有媒体真的跑到桂海潮老家,去认真查了一查。
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了一大跳。
“桂海潮的经历实在是太励志了。”
03
桂海潮并非出身于一线城市,也并非出身于二线城市,也并非出身于三线城市,他出身于云南施甸县姚关镇一个小山村。
施甸县本来就很偏远,但姚关镇更加偏远。
从施甸县城出发,沿着施孟公路一路前行,要经过20公里蜿蜒山路,才能抵达姚关镇。
桂海潮并非出身于官宦之家,也并非出身于商贾之家,也并非出身于书香之家。
姚关镇很穷,2011年末全镇才开通有线电视,全镇三万人,3500多人是低保户和五保户,桂海潮的父母就是这个穷镇上的普通农民。
04
小学的时候,桂海潮其实并没什么特别之处,除了成绩比较好之外,他跟其他农村孩子没多大区别。
他的发小尹成程说:
“小时候,桂海潮也和我们一起疯玩,也会在插卡学习机上玩游戏,但是上了中学后,他就变了,游戏什么的就不会玩了。”
是什么促使他变了?
杨利伟。
2003年10月15日,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。
当时正在施甸县城中学念书的桂海潮,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。
那一天,他立下梦想:
“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太空。”
05
立下这个梦想之后,桂海潮就开始了废寝忘食地学习。
他的高中班主任杨兆东说:
“桂海潮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学生,其实相比于天赋,他更重要的是勤奋。
到了饭点,其他同学一下课就冲去食堂打饭,他从来不去挤,他会留在教室多背几分钟书。
每天早上,他总是第一个去教室看书,晚上最晚回到宿舍。宿舍熄灯了,他还会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。”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
高考时,他考得很不错,施甸县理科第一名。
以他的分数,志愿就是填报北大,也是毫无问题的。
杨兆东回忆说:
“他的高考成绩可以报北大,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晚上12点,我和他聊到了晚上11点,作为他的班主任,我希望他报考北大。
但矢志于飞天的他,最终还是坚持梦想,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。”
06
上了北航之后,桂海潮一点没有懈怠。
他的师兄贾英宏说:
“他可能是整个专业最勤奋的人,他不是在图书馆,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。他不是在实验室,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。”
正因为如此勤奋,所以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最后以优异的表现,保送读研并提前攻读博士。
硕博连读的时候,他的导师,是著名导航与控制技术专家徐世杰,徐世杰感叹说:
“在课题组,桂海潮出成果并不是最快的,但是他非常勤奋,且一丝不苟,抓住关键难题不放松,所以博士在读期间,他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。”
2014年博士毕业后,桂海潮选择了留学,前往加拿大约克大学、瑞尔森大学,从事博士后研究。
留学三年期间,他在国际顶尖期刊上,发表了20余篇SCI学术论文,成为该领域的顶尖专家。
2017年9月,北航推出了“卓越百人”青年人才引进计划。
31岁的桂海潮,回到母校,成为航天学院的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07
2018年6月,中国科学院发布了“空间站载荷专家选拔工作通知”。
什么是载荷专家?
通俗点说,就是指在空间站进行各项专门科学实验的科学家,担负着开展大量科研的重要使命。
看到通知后,桂海潮第一时间报了名。
经过近3年的筛选,他从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,成为4名预备载荷专家之一。
桂海潮最终为何能登上太空?
不仅仅因为他是顶尖专家,还得益于他的身体素质。
航天员需要具备多么过硬的身体素质?
航天员基本都由军方的飞行员担任,万里挑一,整体身体素质几乎称得上完美。
所以,为了实现飞天梦想,桂海潮在勤奋学习与科研之余,一直坚持锻炼身体。
北航教师王悦说:
“桂海潮一直保持着锻炼的习惯,长跑、骑车、游泳等多项体育运动,他都非常擅长,身体素质超级好。”
正因为如此锻炼不辍,他才创造奇迹,成为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。
08
桂海潮的整个经历,真的非常励志。
看完他的成长路径,我有几句感受想分享给大家。
第一句:
在大多数领域,与决心相比,天赋被高估了。
时间长了,决心就是你的天赋。
第二句:
社会实在是太大了,你觉得有很多竞争者,事实上又没有竞争者。
你唯一的竞争者,就是你心里那个好逸恶劳的小孩。
第三句:
执行力是严重被低估的能力,大多数人不需要提高智商,只需要提高执行力就够了。
第四句:
大家往往高估了自己1年能做到的事情,也低估了自己10年能做到的事情。
就像《掌控习惯》里所说的:
“人们很容易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,也很容易低估每天进行微小改进的价值。
只要你愿意坚持下去,起初看似微小和不起眼的变化,会随着岁月的积累,将复合成显著的结果。”
第五句:
人一定要有远景,不能实现也可以,但不管能不能实现,它一定会带你走很远的距离。
09
关于桂海潮,我特别喜欢两句评论。
第一句:
“整个小镇上的很多人,可能都没去过北京、上海,大城市离他们很远很远,但有一个镇上出生的孩子,现在却要上太空啦。”
第二句:
“我家就住在他读书的中学里,我家的厨房对着他高中住的那间小屋。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,都会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背诵。
小时候贪玩,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他学习,透过那扇纱窗,我不知道我看到的,是一个宇航员的曾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