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: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是社会治理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近年来,克山县司法局针对基层矛盾频发、化解难度大等痛点,创新推出人民调解“四步法”,以规范化、精细化流程破解"调解难、难调解"难题。2025年上半年,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1124件,成功化解1103件,化解率达98.1%,为辖区和谐稳定注入坚实动能。
“暖心破冰”稳情绪,架起信任“连心桥”
“矛盾刚冒头时,先降‘火’才能谈事。”司法局调解员始终践行“先降温、后调解”原则。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,调解员以递热水、搬座椅等暖心举动安抚情绪,用“您慢慢说,我听着呢”等温和话语引导倾诉;对冲突双方及时分开沟通,避免矛盾激化。今年春天,某村因修路引发群众与施工队对峙,调解员一句“都是为了方便村民出行”的家常话,让双方情绪平复,为调解打开突破口。这种“暖心式”开局,既防止矛盾升级,更以真诚消除戒备,筑牢信任基础。
“抽丝剥茧”摸实情,找准矛盾“关键点”
“查清事实是调解的前提。”信任建立后,调解员通过“一对一询问+多方核实”摸清纠纷全貌:单独记录当事人诉求,走访邻居、核查证据、实地勘察。今年4月,某乡村民李某反映耕地“被分少”,调解员查阅土地台账、田间丈量后发现,实为邻地“侵占”所致,而非村委会分配问题。这种“底数清、情况明”的核查,让调解有了精准“靶向”。
“释法说理”明是非,划清调解“度量衡”
“许多纠纷源于不懂法律边界。”调解员围绕矛盾焦点,用通俗语言解读政策法规,帮当事人分析利弊:“走诉讼程序可能承担时间成本”“各退一步则双方受益”。今年初,某企业拖欠工资纠纷中,调解员向劳动者说明仲裁流程,向企业警示欠薪法律后果,最终促成和解。通过“释法+说理”,引导当事人摒弃对立思维,理性解决问题。
“跟踪回访”固成果,实现矛盾“真化解”
协议签了不算完,落实才是硬道理。克山县司法局建立“定期回访+动态跟踪”机制:协议达成1周内电话回访进度,1个月内上门查看;长期履行协议每季度跟踪。去年,某村母子赡养纠纷中,儿子因车祸无力支付赡养费,调解员及时介入协调延期支付,避免矛盾反弹。这种“闭环式”跟踪,确保案结、事了、人和。
目前,“四步法”已成为克山县基层治理的“金钥匙”。克山县司法局将优化流程细节,健全“访调诉”多元化解体系,推动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、矛盾不上交”,为乡村振兴添和谐动能。
1、凡本网注明“启宏网・学习强企”,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,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。
2、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电话:010-60200664
法律顾问: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B1-20232917
Copyright © xuexiqiangqi.com.cn.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-1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6491号